2021年地下水土壤自行監測信息公開
公司于2021年5月委托成都華展環境檢測服務有限公司按照土壤環境自行監測方案(2021版)對公司地下水和土壤進行了檢測,編制了《2021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自行監測報告》,并通過環保部門審查。
附:2021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自行監測報告
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
2021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自行監測報告
委托單位: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編制單位:成都華展環境檢測服務有限公司
二〇二一年九月
前言
2016年5月,國務院于發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要求“需嚴控工礦污染,加強日常環境監管,各地要根據工礦企業分布和污染排放情況,確定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2016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四川省工作方案》,要求“各市(州)根據重點企業分布、規模和污染排放情況,確定本行政區域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實行動態管理,并向社會公布。列入名單的企業每年要自行對其用地土壤進行環境監測,結果向社會公開”。根據相關文件要求,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土壤污染重點監管企業。
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崇陽街道宏業大道南段977號(東經E103°41'24.72",北緯N30°35'45.24"),廠區占地面積108畝。公司為蓄電池生產企業,主要產品為汽車起動用免維護鉛酸蓄電池,年設計產能200萬千伏安時。公司位于崇州經濟開發區內,在園區基本建成前,區域多為農田和空地。2012年通過崇州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公司進駐后從事蓄電池生產,運營至今無其他企業入駐。公司周邊主要為工業企業,北側為成都環亞粘合劑有限公司、四川梓淇家居有限公司和金陽光塑膠;西側為環馳建材公司;東側為四川夢卡丹紡織有限公司和四川榮聯電子科技公司;南側為空地。
根據《四川省環境保護廳辦公室關于做好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土壤環境自行監測工作的通知》(川環辦函〔2018〕446號)文件要求,公司啟動了土壤環境自行監測工作。2021年5月,公司編制了《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自行監測方案》并報成都市崇州生態環境局備案,并于2021年7月按照監測方案開展了2021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監測工作,根據檢測分析結果編制完成了《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自行監測報告》。
本報告包括公司概況、土壤和水文地質資料、污染識別及檢測項目選取原因、自行監測方案、監測結果及分析、主要措施與建議、結論及附圖附件等七個主要內容。
1 公司概況
1.1. 公司簡介
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崇陽街道宏業大道南段977號(東經103°41'24.72″,北緯30°35'45.24")廠區占地面積108畝。公司為蓄電池生產企業,主要產品為汽車起動用免維護鉛酸蓄電池,年設計產能200萬千伏安時。公司地理位置見圖11。
圖 11 公司地理位置圖
1.2. 外環境關系
公司周邊以家具廠為主,北側為成都環亞粘合劑有限公司、四川梓淇家居有限公司和金陽光塑膠;西側為環馳建材公司;東側為四川夢卡丹紡織有限公司和四川榮聯電子科技公司;南側為空地。公司外環境見圖1-2。
圖 12 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地塊及周邊現狀示意圖
1.3. 總平面布置
廠區分區明確、布置緊湊。公司辦公設施(辦公用房)布置在廠區的東北角,位于廠區側上風向,鄰廠區東北廠界;蓄電池生產車間布置在廠區中部;與生產線配套的鍋爐房、純水制備、廢酸回收及配制、空壓機、配電房等公輔設施均緊鄰蓄電池生產車間布置;原輔料庫房或布置在車間內,或緊鄰生產車間布置;廢氣處理設施均位于廠區中部的蓄電池生產車間旁,生產廢水處理站位于廠區下風向的南側,且位于總排口一側,便于廢水收集排放。廠區平面布置見圖 13。
圖 13廠區平面布置圖
1.4. 原輔材料使用情況
企業現主要產品為各型汽車起動用鉛酸蓄電池,目前擁有蓄電池生產線2條,設計生產能力200萬KVAh/年。企業各產品原輔料詳見下表:
表 11 主要原輔材料一覽表
序號 |
名稱 |
單位 |
年需用量 |
用途 |
備注 |
1 |
鉛銻合金 |
噸 |
0.3159萬 |
用于裝配和鉛零件 |
外購 |
2 |
電解鉛(99.994%) |
噸 |
2.1093萬 |
用于制鉛粉和合金 |
外購 |
3 |
工業硫酸(94%) |
噸 |
1.2272萬 |
用于配制電解液 |
外購 |
4 |
合金材料 |
錫 |
噸 |
45 |
用于配制合金 |
外購 |
5 |
鈣鋁合金 |
噸 |
7 |
6 |
添加劑(丙綸纖維、硫酸鋇、復合材料) |
噸 |
450 |
作合膏輔料 |
外購 |
7 |
塑料隔板 |
套 |
185萬 |
PE(聚乙烯塑料) |
外購 |
8 |
塑料槽、蓋、卡邊網 |
套 |
185萬 |
PP(聚丙烯塑料) |
外購 |
9 |
包裝材料 |
套 |
185萬 |
紙箱等 |
外購 |
10 |
乙炔 |
瓶 |
10 |
用于熔焊極柱,日常儲存1瓶,3kg/瓶 |
外購 |
11 |
氧氣 |
瓶 |
1750 |
用于熔焊極柱,日常儲存12 瓶,3kg/瓶 |
外購 |
12 |
液堿(35%) |
噸 |
60 |
污水處理 |
外購 |
13 |
絮凝劑 |
噸 |
1.5 |
污水處理 |
外購 |
1.5. 生產工藝
企業為汽車起動用免維護密封鉛酸蓄電池生產,其生產過程主要由極板生產和電池組裝兩大部分組成。極板生產包括:板柵制造(合金配制、制帶拉網),鉛粉制造(切粒、球磨)、生極板制造(和膏、涂片、固化)等工序過程;電池組裝包括:電池裝配(包片、包隔板配組、焊接、裝槽封蓋),內化成(注酸、充放電),后處理(倒酸、注酸、封小蓋、外殼清洗、檢測、打碼、包裝)等工序過程。
(一)極板生產
1、板柵制造(合金配制、制帶拉網)
外購的電解鉛錠,加入合金鍋(天然氣燃燒間接加熱),同時加入合金元素材料(根據正負極板不同合金配比的要求,分別加入不同量的合金材料,正、負極板加入不同含量的鈣鋁合金及少量錫,均不含鎘),經熔融(控制溫度約500℃以下)配制成制正負極板用的合金鉛錠。然后經制帶線熔鉛鍋熔化(天然氣燃燒間接加熱,控制溫度約500℃以下)后,通過制帶線制成一定規格的正負極鉛帶,少量邊角料返回重新熔化制帶。熔鉛加熱溫度500℃以下,鉛的熔點為327.5℃,沸點為1740℃,熔鉛制帶工序鉛煙的產生量不大,熔鉛設備均為密閉負壓操作,熔鉛制帶過程中產生的少量鉛煙均配備有收集凈化處理設施。鉛帶經拉網線,采用冷沖的方式,邊沖邊拉,制成網帶,產生的少量邊角料返回到合金配制再次使用。
板柵在蓄電池內有雙重用途,一是支持活性物質(正極活性物質是二氧化鉛、負極活性物質是鉛),充當活性物質的載體;二是起導電作用,傳導匯集電流,使電流均勻分布在活性物質上。
2、鉛粉制造(切粒、球磨)
外購電解鉛錠(純度99.994%)在切粒機中切成鉛粒,鉛粒經密閉管道輸送系統進入球磨機內磨成鉛粉(同時通過摩擦升溫,大部分鉛氧化成氧化鉛,球磨機溫度通過控制加料量、進風量來調節,筒體溫度通過夾套風控制),再由密閉風送分離(旋風分離器)系統進入鉛粉倉,供和膏工序使用。鉛粉制造生產及物料輸送過程為密閉化、自動化、連續生產,并配備有熔鉛鉛煙、球磨及鉛粉輸送分離儲存系統鉛塵的密閉負壓收集凈化處理設施。
鉛粉主要用于制造鉛膏,然后涂抹于極板網帶表面,作為電極板的表面活性物質(正極活性物質是二氧化鉛、負極活性物質是鉛)。
3、生極板制造(和膏、涂片、固化)
生產出的鉛粉經自動計量后加入自動和膏機內,按配方加入46%硫酸、純水以及復合輔料、纖維等少量添加劑(添加劑主要增加極板的強度和孔率),經混合攪拌而成膏狀物質即鉛膏(正極合膏中加入硫酸、纖維,負極合膏中加入硫酸、復合輔料、纖維),鉛膏暫存于鉛膏斗內,供涂片用。將待涂膏的網帶、鉛膏輸送到涂膏機,將鉛膏涂在網帶上(同時貼紙并分切),涂片后的濕生極板進入表面干燥裝置(天然氣燃燒加熱空氣)干燥,然后進入固化室進行固化(用鍋爐房來的蒸汽直接加熱,溫度約70°℃,濕度約100%,固化后的生極板濕度逐漸下降進行熱風干燥,溫度約70℃,干燥時間1~2天)。通過固化可以使游離鉛進一步氧化和鉛膏發生重結晶,讓鉛膏牢固地粘在板柵上,固化干燥后的生極板經后續內化成后即成為熟極板。
項目和膏機采用微電腦控制,自動流水化生產。鉛粉、水、酸的計量自動控制顯示,且配有風冷冷卻系統,可有效的控制鉛膏和制過程中的溫度。和膏整個過程在全封閉自動和膏機內進行,產生的少量鉛塵通過濕式除塵器處理。
涂片均在自動涂片流水線上進行。固化室為溫、濕度自動控制。
干燥產生的燃氣煙氣經排氣筒屋頂排放,涂片工序產生的少量散落鉛膏收集后返回本工序生產線。
(二)電池組裝
電池組裝包括:電池裝配(包片、焊接、裝槽封蓋),內化成(注酸、充電),后處理(倒酸、注酸、封小蓋、外殼清洗、檢測、打碼、包裝)等工序過程。
1、電池裝配(包片、焊接、裝槽封蓋)
用塑料隔板包封正負極板,防止正負極板短路,再將負極板和正極板按正確的順序和數量進行配組。然后將電池極板裝在鑄焊機上,用鑄焊機自動焊接方式,將正負極板焊接到─起構成極群,并自動形成匯流排和極柱。
焊接后的電池極群經檢測后裝入電池槽內,用卡邊網充填電池與槽體間隙,形成緊裝配。經短路檢查后由自動穿壁焊機穿壁焊,把6個單體(2V)串連成12V的電池。經焊點檢查后進行大蓋(電池槽蓋)熱封、再用氧氣-乙炔或天然氣把極柱熔焊后形成電池(其中有的電池采用扁極柱時,需先用合金鉛錠經鉛零件熔爐熔鑄成直角極柱零件,然后與電池上的極柱熔焊成扁極柱,極柱熔焊和鉛零件熔鑄均配有鉛煙收集凈化裝置)。熱封是將電池槽口和槽蓋(PP塑料)的底部用電熱板加熱至適當的溫度呈軟化狀態,然后將完整的槽蓋加壓熱合在一起,使其密封成一個整體。
包片采用下抽風設計,且處于微負壓狀態,過程產生的少量含鉛粉渣,通過鉛塵收集凈化裝置處理。
鑄焊機裝架采用下抽風設計,并且處于微負壓狀態,產生的少量含鉛粉塵,通過鉛塵收集凈化裝置處理。
焊接主要產生焊接鉛煙,配置有密封罩,使整個焊接崗位處于負壓狀態,產生的少量鉛煙通過收集凈化裝置處理。
包片等工序產生的少量含鉛廢料,以及含鉛廢氣凈化處理裝置回收含鉛粉塵、泥渣等,可返回生產中再利用或外售有處理資質的單位回收再利用。
2、內化成(注酸、充電)
本企業采用先進的內化成工藝(即在裝好的蓄電池內用由硫酸和純水配制成的電解液,經灌酸機注入蓄電池內進行化成)取代傳統的外化成(即極板先在化成槽內化成后再水洗、干燥后裝配封裝)工藝。電池化成即用灌酸機將10%稀硫酸通過電池上的加酸孔加入到電池中,然后在水槽中用充電機對電池充電處理,使生極板變成熟極極。水槽中的水在充電過程中起冷卻降溫作用,本企業水槽配置有密封罩,使整個化成工序處于負壓狀態,化成時產生的酸霧通過全密閉酸霧收集凈化裝置處理。
充電反應:2PbSO
4+2H
20=Pb(負極)+Pb0
2(正極)+2H
2S0
4
后處理(倒酸、注酸、封小蓋、外殼清洗干燥、檢測、打碼、包裝)
電池充電完成后,先倒出電池內的稀酸(返回酸回收房處理后再利用),再向蓄電池內加注38%的硫酸,然后調整好電池內酸的液面,將酸加注口加小蓋熱封,而形成免維護電池(即電池在整個使用壽命期內不需維護)。電池再經氣密性檢測合格后,用水清洗電池外殼(洗去可能粘附的少量酸液)并經壓縮空氣吹干,然后對電池再進行瞬間大電流放電檢測及其它電氣性能檢測合格后,最后對電池進行編號打碼,用紙箱包裝后入庫。
本企業設有化驗室,主要是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進行檢驗分析。如對鉛合金等的含量分析,鉛粉氧化度、視比重的測定和分析,硫酸的檢測,電池的電氣性能測試等,以確保生產產品的質量。
為了盡量減少無組織排放,含鉛廢物暫存庫房將單獨設置并密閉儲存。
圖1-4 生產工藝及產污環節
1.6. 污染治理措施
1.6.1. 廢氣產生及排放情況
公司的廢氣主要為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鉛煙、鉛塵、硫酸霧、天然氣燃燒煙氣等。
合金配制鍋鉛煙通過1套布袋過濾+水噴淋凈化裝置處理后外排;制帶、鑄焊鉛煙、鉛零件熔鑄通過5套HKE型高效鉛煙凈化器(內含旋風+水噴淋+2段吸附(多面空心球+活性炭)等多段處理)處理后外排;球磨鉛塵通過6套脈沖布袋+濾筒過濾凈化裝置處理后外排;和膏鉛塵通過8套三級水噴淋凈化裝置處理后外排;包隔板、鑄焊鉛塵通過4套旋風+脈沖布袋+水噴淋凈化裝置處理后外排;化成酸霧通過8套全密閉酸霧收集凈化裝置(填料吸附+堿液噴淋)處理;鍋爐煙氣經2個10m高排氣筒排放,熔鉛爐煙氣經鉛煙排氣筒排放。
1.6.2. 廢水產生及排放情況
公司的廢水主要為生產廢水、生活廢水和初期雨水。公司排水系統采用雨污分流制。生產廢水與生活廢水分別收集處理達標后經廠區廢水總排口外排入工業區污水管網,初期雨水經廠區雨水收集管溝收集后引入生產廢水處理站處理后外排,后期雨水經廠區雨水總排口排入工業區雨水管網。
廠區內建有一個生產廢水處理站,專用于處理生產廢水(生活廢水單獨另行收集處理),設計處理能力為100m
3/h。生產廢水中主要污染物質為鉛及其化合物(鉛、氧化鉛、硫酸鉛)、硫酸(或SO
42-)等,根據公司廢水水質特征及公司廢水排放去向,公司生產廢水處理站采用物理化學處理方法(即“預沉淀+中和+混凝反應+斜板沉淀+膜過濾”處理工藝),利用高效沉淀分離技術及自控技術,再加深度處理,使廢水得到有效處理。即廢水先經預沉淀處理后,在pH=8.5~9.0的條件下,使廢水中重金屬(鉛)離子生成難溶的氫氧化物沉淀,硫酸(或SO
42-)生成硫酸鈣沉淀,在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的作用下經過絮凝、沉淀、分離處理后,再進一步進行膜過濾深度處理,處理后清水一部分達標排放,另一部分作為中水回用于生產回用水點。
1.6.3. 固廢
公司的固廢主要為廢包裝材料、生活垃圾、純水制備泥渣、含鉛廢邊角料、鉛粉渣、回收鉛粉渣、泥渣、廢活性炭、生產廢水處理裝置泥渣、酸回收過濾廢渣、廢口罩、手套、帽子、工作服、抹布等。其中生活垃圾與純水制備泥渣作為一般固廢交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理;廢包裝材料外售廢品收購站;含鉛廢邊角料、鉛粉渣、回收鉛粉渣、泥渣、廢活性炭、生產廢水處理裝置泥渣、酸回收過濾廢渣、廢口罩、手套、帽子、工作服、抹布等作為危險廢物交由安徽天暢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回收處置。
2. 土壤和水文地質資料
2.1. 氣候氣象
崇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溫度垂直分帶明顯,區內氣候四季分明,平均氣溫10ºC。一月均溫5ºC;七月均溫25ºC;夏天氣溫最高可達35ºC左右;冬天一般在0ºC以下;區內年降雨量1300mm左右,多集中在6~9月。
2.2. 地質地貌
崇州市地處龍門山中南段的邛崍山東坡與川西平原交接地帶,地形為半山半壩。邛崍山脈自西北向西南延伸將全市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部分。西北部為山地,海拔1000m以上的高中山區占全市總面積的38.4%,中西部地區為丘陵,低山丘陵占全市總面積的8.7%,東南部為平原區,占全市總面積的52.9%。全市地面平均標高540m,從東南至西北海拔逐漸升高,西北部多海拔2000m以上的山峰,市域最高峰火燒營海拔3868m;丘陵平壩地區平均海拔560m,最低點三江蒙渡海拔為485m,最大相對高度差達2368m。
崇州市東南為在新生代坳陷——成都坳陷發育起來的平原——成都平原的一部分,是由冰水堆積扇平原、河流沖擊漫灘、一級階地和沖洪積扇及冰水——冰磧臺地組成,屬于新華夏系構造。平原形成始于白堊系末期,第四紀時經歷多次冰期活動和近代河流的侵蝕堆積作用,組成復雜,其主體為冰磧——冰水堆積物。西北部山地屬于龍門山褶斷帶,境內地質構造復雜,地質構造運動頻繁,褶皺強烈,巖層陡峭,斷裂構造非常發育,主要大斷裂有神仙橋斷裂,二王廟斷裂、懶板凳——白石飛來峰斷裂、映秀斷裂等,每一斷裂又有若千斷裂(正斷裂、橫斷裂、逆掩斷裂等)構成,示出盆邊山地構造的特征。區域地震烈度為VII度。
2.3. 水文特征
(1)地表水
崇州市境內主要河流有3條:西河、黑石河和金馬河。
西河發源于茍家鄉內火燒營北麓,向東流自鷂子巖出山口入平原,至元通與味江、干五里河、泊江匯合。元通以上又稱文井江。自元通以下轉向東南流,有沙溝河、向陽河、白馬河流入。再向南流經三江鎮的蒙渡入新津縣境。全長109公里,市境內長96.8公里,流經14個鄉鎮,為崇州市最長河流。
黑石河又稱“黑石大江”,于都江堰市柳街鄉流入市境,向南流經9個鄉鎮,于三江大橋處與羊馬河匯合流入新津縣,總長65公里,市境內長32.15公里。
金馬河系岷江之正流,自都江堰市沿江鄉流入市境,沿市東界,斷續為崇州與溫江、雙流的界河。市內河岸(右岸)全長10公里。
上述3條主要河流同市境內180多條大小支流相聯結,在崇州市構成水道網,至新津縣境內匯入岷江。
(2)地下水
根據相關資料分析,場地內地下水類型主要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潛水,主要賦存于卵石土中,地下水穩定水位埋深一般在5.20-6.0m(水位高程524.98-528.29m)。場地內地下水主要由大氣降水及地表水補給,向溝渠及河床排泄。地下水位年最大變化幅度達1.0-3.0m。場地內卵石層是主要含水層,富水性和透水性均較好,屬強透水層。區內地下水屬低礦化度、弱堿性重碳酸鈣型水。根據場地水文地質圖可判斷,場地內地下水流向為西北流向東南。
圖3-1 區域地下水流
3. 污染識別及檢測項目選取原因
3.1. 主要污染源
本項目主要原輔材料有硫酸、電解鉛、鉛銻合金、硫酸鋇、丙綸纖維、聚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乙炔、液堿、絮凝劑等。根據前面的分析可知,本場地重點關注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酸堿、鉛、鋇、銻、錫等,重點區域或設施圖見圖4-1。
表 41 重點區域潛在污染物匯總表
序號 |
重點區域或設施 |
可能污染因子 |
1 |
配酸站罐區 |
酸堿 |
2 |
酸回收池 |
酸堿、鉛、鋇、銻、錫 |
3 |
污水處理站 |
酸堿、鉛、鋇、銻、錫 |
4 |
危廢暫存間 |
酸堿、鉛 |
5 |
生產車間 |
酸堿、鉛、鋇、銻、錫 |
3.1.1. 配酸站罐區
2座配酸站共計10個罐體,在長期的配酸和管道輸送過程中發生跑冒滴漏可能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堿。
3.1.2. 酸回收池
2座酸回收房共計2個地下酸回收池體,在長期的酸回收過程中,若地下池體破損泄漏可能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堿、鉛、鋇、銻、錫。
3.1.3. 污水處理站
污水處理站處理的生產廢水含酸和重金屬,在長期的污水處理過程中,若地下池體破損泄漏可能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堿、鉛、鋇、銻、錫。
3.1.4. 危廢暫存間
危廢間內儲存的危廢主要是污水處理站的含鉛污泥,在長期的儲存過程中,若防滲層破損發生跑冒滴漏可能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堿、鉛。
 |
 |
危廢暫存間 |
3.1.5. 生產車間
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原輔材料的跑冒滴漏可能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堿、鉛、鋇、銻、錫。
 |
 |
生產車間 |
3.2. 污染遷移途徑
根據水文地質資料和現場工作分析,本場地土壤若存在土壤污染物,其污染途徑包括為:
(1)污染物垂直向下遷移:落地的污染物在外部降雨或自身重力垂直向下注移,在遷移過程中吸附在士壤介質表面或溶解于降水進而影響土壤。
(2)污染物水平遷移:落地污染物隨雨水、風力等的水平遷移擴散。隨雨水等地表經流擴散主要和場地地形有關,從場地勢高部分向地勢低處擴散。
(3)污染物地下遷移:污染物滲透進入地下,隨地下水徑流向下游江移,影響土壤。
3.3. 污染識別小結
通過現場路勘、人員訪談和相關資料分析,得出該場地污染識別結論如下:
(1)通過對該場地所屬企業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產工藝、生產歷史、污染物的排放和處理方式等相關資料分析及現場踏勘和人員訪談,初步確認該場地部分區域土壤存在疑似輕度污染可能性,主要污染途徑為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原、輔材料的遺撒及三廢排放所致。
(2)該場地可能存在的污染區域主要包括配酸站罐區、酸回收池、污水處理站、危廢暫存間和生產車間。潛在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酸堿、鉛、鋇、銻、錫等。
(3)本次調查經過污染識別階段工作,確認場地土壤可能存在一定程度污染。根據相關文件與導則規定,需進行第二階段場地環境調查與采樣工作,進一步確定場地污染物種類及污染程度。
4. 自行監測方案
4.1. 監測點位
4.1.1. 監測點位
根據《北京市重點行業土壤環境自行監測技術指南(暫行)》和《在產企業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監測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等相關技術規定,每個重點區域或周邊設施應該至少布設1~3個土壤采樣點。采樣點具體數量可根據待監測區域大小等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采樣點應在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且不造成安全隱患與二次污染的情況下盡可能接近污染源。土壤監測應以監測區域內表層土壤(0.2m處)為重點采樣層,開展采樣工作。
本次土壤監測采用判斷布點法在重點污染隱患的區域布點,根據土壤污染識別結果,判斷公司運營過程中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區域重點為配酸站罐區、酸回收池、污水處理站、危廢暫存間和生產車間等5處,重點在以上區域進行布點。
本次監測設置土壤監測點位11個(不含對照點),2個地下水監測井。每個采樣點采集1個以上土壤表層(0.2m處)樣品,具體如圖4-1所示。
圖4-1 采樣點位圖
4.1.2. 背景監測點位
根據《北京市重點行業土壤環境自行監測技術指南(暫行)》等相關技術規定,在重點區域及設施識別工作完成后,應在企業外部區域或企業內遠離各重點區域及設施處布設至少1個土壤/地下水背景監測點/監測井。背景監測點/監測井應設置在所有重點區域及設施的上游,以提供不受企業生產過程影響且可以代表土壤/地下水質量的樣品。
本項目在企業西北側廠區入口設置一個土壤對照監測點,具體位置如圖4-1所示。
4.1.3. 監測頻次
根據《北京市重點行業土壤環境自行監測技術指南(暫行)》等相關技術規定,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土壤一般監測和地下水監測。
4.1.4. 監測項目
根據《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36600-2018)和《北京市重點企業土壤環境自行監測技術指南(暫行)》等相關技術規范,結合地塊內企業的生產活動、排污情況等資料,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土壤監測點(包括平行樣)的監測項目為:pH、砷、鎘、六價鉻、總鉻、銅、鋅、鉛、汞、鎳、鋇、錫、鋁、銻;地下水監測點的監測項目為pH、耗氧量、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氰化物、硫酸鹽、硝酸鹽、亞硝酸鹽氮、氨氮、揮發酚、鎘、銅、鐵、錳、鎳、鋅、鋁、鋇、鈹、汞、砷、鉛、六價鉻。
4.1.5. 監測點位及樣品量統計
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地塊的各監測點位采樣數量情況詳見表 41。
表 41 監測點位情況一覽表
序號 |
采樣/檢測位置 |
點位數量 |
檢測項目 |
檢測周期(天) |
檢測
頻次
(次/天) |
執行標準 |
土壤 |
S1 |
參照點:西北側廠區入口 |
1(土壤表層20cm) |
pH、砷、鎘、六價鉻、總鉻、銅、鋅、鉛、汞、鎳、鋇、錫、鋁、銻 |
1 |
1 |
《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第二類用地篩選值 |
S2 |
6號廠房鑄板工序旁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3 |
4號廠房后處理車間與5號廠房后處理車間之間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4 |
5號廠房化成車間南側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5 |
4號廠房化成車間與5號廠房化成車間之間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6 |
2號廠房東南側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7 |
污水處理站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8 |
危廢暫存間旁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9 |
3號廠房鉛粉車間旁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10 |
3號廠房鑄板工序旁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11 |
6號廠房鉛粉車間旁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12 |
6號廠房東南側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地下水 |
U1 |
上游(西北側,廠區入口處) |
1 |
pH、耗氧量、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氰化物、硫酸鹽、硝酸鹽、亞硝酸鹽氮、氨氮、揮發酚、鎘、銅、鐵、錳、鎳、鋅、鋁、鋇、鈹、汞、砷、鉛、六價鉻 |
1 |
1 |
《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表1/表2中III類標準 |
U2 |
中部(廠內,污水處理站旁) |
1 |
1 |
1 |
U3 |
下游(廠內,8號廠房旁) |
1 |
1 |
1 |
4.2 評價標準及評價方法
本項目土壤污染物評估首先執行《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中的第二類用地篩選值進行評估,對上述標準中尚未包含在內的目標污染物,總鉻、鋅、鋇和錫指標則參考《場地土壤環境風險評價篩選值》(DB11/T811-2016表1商服/工業用地。地下水污染物評估執行《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中Ⅲ類標準。具體標準值見表42。
表 42檢測結果評價標準一覽表
類別 |
檢測結果評價標準 |
地下水 |
參考《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表1中Ⅲ類標準限值 |
項目 |
標準限值(mg/L) |
pH(無量綱) |
6.5~8.5 |
耗氧量 |
3.0 |
總硬度(以CaCO3計) |
450 |
溶解性總固體 |
1000 |
氰化物 |
0.05 |
硫酸鹽 |
250 |
硝酸鹽(以N計) |
20.0 |
亞硝酸鹽(以N計) |
1.00 |
氨氮 |
0.50 |
揮發性酚類(以苯酚計) |
0.002 |
鎘 |
0.005 |
銅 |
1.00 |
鐵 |
0.3 |
錳 |
0.10 |
鋅 |
1.00 |
鋁 |
0.20 |
汞 |
0.001 |
砷 |
0.01 |
鉛 |
0.01 |
鉻(六價) |
0.05 |
參考《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表2中Ⅲ類標準限值 |
項目 |
標準限值(mg/L) |
鎳 |
0.02 |
鋇 |
0.70 |
鈹 |
0.002 |
土壤 |
參考《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類用地篩選值 |
項目 |
標準限值(mg/kg) |
pH(無量綱) |
/ |
汞 |
38 |
砷 |
60 |
鉛 |
800 |
參考《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類用地篩選值 |
項目 |
標準限值(mg/kg) |
鎘 |
65 |
銅 |
18000 |
鎳 |
900 |
鋁 |
/ |
鉻(六價) |
5.7 |
參考《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表2中第二類用地篩選值 |
項目 |
標準限值(mg/kg) |
銻 |
180 |
參考《場地土壤環境風險評估篩選值》(DB50/T723-2016)表1商服/工業用地 |
項目 |
標準限值(mg/kg) |
總鉻 |
2000 |
鋅 |
2000 |
鋇 |
2000 |
錫 |
2000 |
4.3樣品采集
4.3.1 土壤樣品采集
(1)土壤采樣時工作人員使用一次性手套,每個土樣采樣時均要更換新的手套。
表層土壤樣在清理,打掃完表面固體廢物或者植物殘存根莖后采集,有效深度為20厘米。
(2)檢測重金屬類等無機指標類的土樣,裝入8號自封袋。所有采集的土樣密封后放入現場的低溫保存箱中,并于24h內轉移至實驗室冷藏冰箱中保存。
(3)采樣的同時,由專人對每個采樣點拍照;采樣記錄人員填寫樣品標簽、采樣記錄;標簽一式兩份,一份放入袋中,一份貼在袋口,標簽上標注采樣時間、地點、樣品編號、監測項目、采樣深度和經緯度。采樣結束,需逐項檢查采樣記錄、樣袋標簽和土壤樣品,如有缺項和錯誤,及時補齊更正。土壤現場采樣照片見下圖。
 |
 |
S1 |
S2 |
 |
 |
S3 |
S4 |
 |
 |
S5 |
S6 |
 |
 |
S7 |
S8 |
 |
 |
S9 |
S10 |
 |
 |
S11 |
S12 |
圖4-2 土壤現場采樣工作照片
4.3.2 地下水樣品采集
地下水樣品采集分為監測井成井、監測井洗井和地下水采樣這三個步驟,詳細的監測井地下水采樣作業流程見圖4-3所示。
(1)監測井成井
監測井成井包括:鉆井、下管、填礫及止水、井臺構筑等步驟;監測井所采用的構筑材料不應改變地下水的化學成分。本次監測使用的地下水監測井已于2019年建成,本次不新建地下水井。
(2)監測井洗井
洗井分為建井后的洗井和采樣前的洗井,采樣人工提水洗井方式。
①監測井洗井時,人工提水速率要慢,并記錄提水開始、結束時間。洗井的提水速率以不致造成濁度增加、氣提作用等現場為原則,即表示提水速率應小于補注速率,洗井提水速率控制在0.1~0.5L/min。
②洗井過一段時間后量測pH、電導率及溫度,并進行記錄,同時觀察汲出水顏色、異味及雜質。水量復合三倍井柱水體積的要求,并與洗井期間現場至少量測5次以上,最后三次應復合各項參數穩定標準如下:pH≤±0.2、溫度≤±0.2℃。若已達穩定則判定洗井結束,若未達穩定則應繼續洗井,直到各項參數達到穩定為止。監測井洗井完成時,量測地下水位面至井口的高度,并記錄。
(3)地下水采樣
①采樣人員事先進行培訓,穿戴必要的安全裝備。采樣前以干凈的刷子和無磷清潔劑清洗所有的器具,用試劑水沖洗干凈,并事先整理好儀器設備等。
②監測井洗井后兩小時內進行地下水采集。采集前先用便攜式多參數水質監測儀現場檢測地下水的基本指標(包括水溫、pH 值、溶解氧、氧化還原電位等)。
③采樣時將采樣器伸入到篩管位置進行水樣采集,采樣器在井中的移動應力求緩緩上升或下降,以避免造成擾動,造成氣提或氣曝作用。
④開始采樣時,記錄開始采樣時間。并以清洗過的采樣器,取足量體積的水樣裝于樣品瓶內,并填好樣品標簽。
 |
圖4-3 地下水采樣流程 |
本次地下水洗井和及現場采樣照片見下圖。
 |
 |
U1 |
U2 |
 |
U3 |
圖4-4 地下水洗井和現場采樣照片 |
4.4 樣品分析
4.4.1 監測單位
本項目監測單位為成都華展環境檢測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優質的第三方社會化檢測機構。該公司已取得了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CMA:182312050395))。公司配備有包含ICP、GC/MS、離子色譜、氣相色譜等大型進口儀器在內的各類環境檢測設備200余臺。環境檢測工作經驗人均在10年以上,主要技術負責人員具有近三十年現場分析檢測經驗,業務涉及有機、無機、生物等多領域,能開展水和廢水、空氣和廢氣、噪聲振動、生物、土壤底質、固廢的檢測服務。
4.4.2 樣品檢測指標及分析測試方法
表4-3 土壤檢測方法、方法來源、使用儀器及檢出限表
項目 |
檢測方法及方法來源 |
使用儀器 |
檢出限(mg/kg) |
名稱 |
型號 |
編號 |
pH |
土壤 pH值的測定 電位法 HJ 962-2018 |
梅特勒多參數儀 |
S975 |
B510660377 |
/ |
汞 |
土壤和沉積物 汞、砷、硒、鉍、銻的測定 微波消解/原子熒光法 HJ 680-2013 |
原子熒光光度計 |
AFS-230E |
2152425 |
0.002 |
砷 |
0.01 |
銻 |
0.01 |
鉛 |
土壤質量 鉛、鎘的測定 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1997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
AA-6880F/AAC |
A30985631663CS |
0.1 |
鎘 |
0.01 |
銅 |
土壤和沉積物 銅、鋅、鉛、鎳、鉻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491-2019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
AA-6880F/AAC |
A30985631663CS |
1 |
鎳 |
3 |
總鉻 |
4 |
鋅 |
1 |
六價鉻 |
土壤和沉積物 六價鉻的測定 堿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1082-2019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
AA-6880F/AAC |
A30985631663CS |
0.5 |
鋁(以Al2O3計) |
土壤和沉積物 11種元素測定 堿熔-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
HJ 974-2018 |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 |
iCAP 7200 |
CHYC/01-2004 |
0.03% |
鋇 |
0.02 g/kg |
錫 |
沉積物、淤泥、土壤的微波消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 USEPA 3051A:2007,USEPA 6020B:2014 |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
微波消解爐 |
7900
Mars6 |
CA-006H
CA-057F |
0.1 |
表4-4 地下水檢測方法、方法來源、使用儀器及檢出限表
項目 |
檢測方法
方法來源 |
使用儀器 |
檢出限
(mg/L) |
名稱 |
型號 |
編號 |
pH |
水質 pH值的測定 電極法
HJ 1147-2020 |
便攜式pH計 |
pHB-4 |
600904N0019050213 |
/ |
總硬度
(以CaCO3計) |
水質 鈣和鎂總量的測定 EDTA滴定法 GB 7477-1987 |
50 mL滴定管 |
/ |
/ |
5.0 |
氰化物 |
水質 氰化物的測定 流動注射-分光光度法 HJ 823-2017 |
全自動流動注射分析儀 |
FIA6000+ |
FIA6000+-01-1411186
FIA6000+-02(12)-1411063 |
0.001 |
硫酸鹽 |
水質 無機陰離子(F-、Cl-、NO2-、Br-、NO3-、PO43-、SO32-、SO4·)的測定 離子色譜法 HJ 84-2016 |
離子色譜儀 |
ICS-600 |
19099044 |
0.018 |
硝酸鹽
(以N計) |
0.004 |
亞硝酸鹽氮 |
水質 亞硝酸鹽氮的測定 分光光度法 GB 7493-1987 |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
752N |
076114121115010011 |
0.003 |
氨氮 |
水質 氨氮的測定 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 HJ 535-2009 |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
752N |
076114121115010011 |
0.025 |
揮發酚 |
水質 揮發酚的測定 流動注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 825-2017 |
全自動流動注射分析儀 |
FIA6000· |
FIA6000+-01-1411186
FIA6000+-02(03)-1301078 |
0.002 |
汞 |
水質 汞、砷、硒、鉍和銻的測定 原子熒光法HJ 694-2014 |
原子熒光光度計 |
AFS-230E |
2152425 |
0.04 µg/L |
砷 |
0.3 µg/L |
六價鉻 |
水質 六價鉻的測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 7467-1987 |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
752N |
076114121115010011 |
0.004 |
耗氧量 |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有機物綜合指標 1.1 酸性高錳酸鉀滴定法
GB/T 5750.7-2006 |
25 mL滴定管 |
/ |
/ |
0.05 mg/L |
溶解性總固體 |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感官性狀和物理指標8.1 稱量法
GB/T 5750.4-2006 |
電子天平 |
ME204 |
B509659689 |
/ |
鎘 |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金屬指標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
GB/T 5750.6-2006 |
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 |
Optima8000 |
078S1501273C |
4 |
銅 |
9 |
鐵 |
4.5 |
錳 |
0.5 |
鎳 |
6 |
鋅 |
1 |
鋁 |
40 |
鈹 |
0.2 |
鋇 |
1 |
鉛 |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金屬指標 無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
AA-6880F/AAC |
A30985631663CS |
2.5 |
4.5 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
4.5.1 實驗室環境要求
(1)實驗室應保持整潔、安全的操作環境,通風良好、布局合理,相互有干擾的監測項目不在同一實驗室內操作,測試區域應與辦公場所分離;
(2)監測過程中有廢霧、廢氣產生的實驗室和試驗裝置,應配置合適的排風系統;
(3)產生刺激性、腐蝕性、有毒氣體的實驗操作應在通風柜內進行;
(4)分析天平應設置專室,安裝空調、窗簾,做到避光、防震、防塵、防潮、防腐蝕性氣體和避免空氣對流,環境條件滿足規定要求;
(5)化學試劑貯藏室必須防潮、防火、防爆、防毒、避光和通風,固體試劑和酸類、有機類等液體試劑應隔離存放;
(6)監測過程中產生的“三廢”應妥善處理,確保符合環保、健康、安全的要求。
4.5.2 實驗室內環境條件的控制
(1)監測項目或監測儀器設備對環境條件有具體要求和限制時,應配備對環境條件進行有效監控的設施;
(2)當環境條件可能影響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時,必須停止監測。一般分析實驗用水電導率應小于3.0 μs/cm。特殊用水則按有關規定制備,檢驗合格后使用。應定期清洗盛水容器,防止容器玷污而影響實驗用水的質量;
(3)根據監測項目的需要,選用合適材質的器皿,必要時按監測項目固定專用,避免交叉污染。使用后應及時清洗、晾干、防止灰塵玷污;
(4)應采用符合分析方法所規定等級的化學試劑。取用試劑時,應遵循“量用為出、只出不進”的原則,取用后及時蓋緊試劑瓶蓋,分類保存,嚴格防止試劑被玷污。固體試劑不宜與液體試劑或試液混合貯存。經常檢查試劑質量,一經發現變質、失效,應及時廢棄。
4.5.3 實驗室測試要求
(1)空白樣:所有的目標化學物在空白樣中不可檢出;
(2)檢測限:每一種化學物的方法檢測限滿足要求;
(3)替代物的回收率:每種替代物回收率滿足要求;
(4)加標樣回收率:每種化學物的加標樣回收率滿足要求;
(5)重復率:重復樣間允許的相對百分比誤差滿足要求;
(6)實驗室儀器滿足相應值要求;
(7)具備在規定時間內分析本項目大量樣品的能力。
5. 監測結果及分析
5.1. 土壤監測結果及分析
土壤監測結果見表5-1。
表5-1 土壤檢測結果表
采樣時間 |
序號 |
檢測項目 |
檢測結果(mg/kg) |
標準限值(mg/kg) |
S1 |
S2 |
S3 |
S4 |
S5 |
S6 |
2021.07.16 |
1 |
pH(無量綱) |
7.64 |
7.16 |
7.48 |
7.21 |
8.04 |
7.48 |
/ |
2 |
汞 |
0.192 |
0.067 |
0.119 |
0.121 |
0.091 |
0.153 |
38 |
3 |
砷 |
11.0 |
8.19 |
8.67 |
9.64 |
8.58 |
9.84 |
60 |
4 |
銻 |
1.09 |
1.02 |
1.29 |
1.09 |
0.95 |
0.94 |
180 |
5 |
鉛 |
47.8 |
153 |
194 |
72.1 |
37.5 |
45.0 |
800 |
6 |
鎘 |
0.234 |
0.183 |
0.340 |
0.358 |
0.297 |
0.326 |
65 |
7 |
銅 |
35 |
29 |
29 |
32 |
26 |
31 |
18000 |
8 |
鎳 |
33 |
33 |
31 |
34 |
29 |
34 |
900 |
9 |
總鉻 |
80 |
72 |
76 |
86 |
67 |
84 |
2000 |
10 |
鋅 |
104 |
102 |
106 |
104 |
85 |
94 |
2000 |
11 |
六價鉻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5.7 |
12 |
鋇* |
380 |
310 |
330 |
310 |
300 |
350 |
2000 |
13 |
鋁*(以Al2O3計)(%) |
9.80 |
9.36 |
8.48 |
8.50 |
9.31 |
10.4 |
/ |
14 |
錫* |
1.4 |
0.8 |
0.9 |
0.8 |
0.8 |
1.1 |
2000 |
備注:“未檢出”表示檢測結果小于檢出限。 |
采樣時間 |
序號 |
檢測項目 |
檢測結果(mg/kg) |
標準限值(mg/kg) |
|
S7 |
S8 |
S9 |
S10 |
S11 |
S12 |
|
2021.07.16/
2021.08.18 |
1 |
pH(無量綱) |
7.40 |
7.57 |
7.55 |
8.03 |
7.71 |
7.60 |
/ |
|
2 |
汞 |
0.265 |
0.114 |
0.168 |
0.084 |
0.159 |
0.086 |
38 |
|
3 |
砷 |
8.98 |
11.6 |
9.31 |
8.60 |
9.30 |
8.72 |
60 |
|
4 |
銻 |
1.16 |
8.19 |
1.00 |
0.98 |
0.97 |
1.02 |
180 |
|
5 |
鉛 |
150 |
51.8 |
54.8 |
102 |
70.5 |
90.9 |
800 |
|
6 |
鎘 |
0.209 |
0.251 |
0.330 |
0.154 |
0.242 |
0.180 |
65 |
|
7 |
銅 |
29 |
32 |
29 |
23 |
35 |
30 |
18000 |
|
8 |
鎳 |
27 |
36 |
34 |
31 |
31 |
34 |
900 |
|
9 |
總鉻 |
80 |
68 |
83 |
57 |
89 |
78 |
2000 |
|
10 |
鋅 |
90 |
88 |
91 |
74 |
113 |
90 |
2000 |
|
11 |
六價鉻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5.7 |
|
12 |
鋇 |
300 |
310 |
320 |
270 |
380 |
310 |
2000 |
|
13 |
鋁(以Al2O3計)(%) |
9.29 |
9.35 |
9.86 |
9.15 |
10.9 |
9.28 |
/ |
|
14 |
錫 |
0.8 |
1.2 |
0.7 |
0.7 |
0.7 |
0.8 |
2000 |
|
備注:“未檢出”表示檢測結果小于檢出限。 |
|
本次檢測結果表明,該項目土壤所測污染物指標汞、砷、鉛、鎘、銅、鎳、六價鉻含量均符合《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類用地篩選值,所測污染物指標銻含量符合該標準表2中第二類用地篩選值;所測污染物指標總鉻、鋅、鋇、錫含量均符合《場地土壤環境風險評估篩選值》(DB50/T723-2016)表1商服/工業用地。
結果顯示:各檢測指標濃度值均未超出相應標準的篩選值,同時,通過與對照土壤點位的檢測結果比較,地塊內土壤點位的檢測濃度值無明顯差異。因此,地塊內不存在土壤污染現象。
5.2. 地下水監測結果及分析
地下水監測結果見表5-2。
表5-2 地下水檢測結果表
采樣時間 |
序號 |
檢測項目 |
檢測結果(mg/L) |
標準限值
(mg/L) |
西北側廠區入口處(U1) |
廠內污水處理站旁(U2) |
廠內8號廠房旁(U3) |
2021.07.16/2021.08.18
2021.07.16 |
1 |
pH(無量綱) |
7.3 |
7.3 |
7.4 |
6.5~8.5 |
2 |
耗氧量 |
0.571 |
0.441 |
0.506 |
3.0 |
3 |
總硬度(以CaCO3計) |
445 |
616 |
628 |
450 |
4 |
溶解性總固體 |
448 |
618 |
649 |
1000 |
5 |
氰化物 |
0.001L |
0.001L |
0.001L |
0.05 |
6 |
硫酸鹽 |
88.3 |
172 |
147 |
250 |
7 |
硝酸鹽(以N計) |
5.69 |
4.83 |
4.65 |
20.0 |
8 |
亞硝酸鹽氮 |
0.003L |
0.003L |
0.032 |
1.00 |
9 |
氨氮 |
0.088 |
0.039 |
0.232 |
0.50 |
10 |
揮發酚 |
0.002L |
0.002L |
0.002L |
0.002 |
11 |
鎘 |
4×10-3L |
4×10-3L |
4×10-3L |
0.005 |
12 |
銅 |
9×10-3L |
9×10-3L |
9×10-3L |
1.00 |
13 |
鐵 |
4.5×10-3L |
0.0196 |
4.5×10-3L |
0.3 |
14 |
錳 |
0.0164 |
0.0122 |
3.0×10-3 |
0.10 |
15 |
鎳 |
6×10-3L |
6×10-3L |
6×10-3L |
0.02 |
16 |
鋅 |
4×10-3 |
1×10-3L |
9×10-3 |
1.00 |
17 |
鋁 |
0.060 |
0.049 |
0.046 |
0.20 |
18 |
鈹 |
2×10-4L |
2×10-4L |
2×10-4L |
0.002 |
19 |
鋇 |
0.047 |
0.070 |
0.046 |
0.70 |
20 |
汞 |
4×10-5 |
4×10-5L |
4×10-5L |
0.001 |
21 |
砷 |
3×10-4L |
3×10-4L |
3×10-4L |
0.01 |
22 |
鉛 |
2.5×10-3L |
2.5×10-3L |
2.5×10-3L |
0.01 |
23 |
六價鉻 |
0.004L |
0.004L |
0.004L |
0.05 |
備注:“L”表示檢測結果小于檢出限。 |
本次檢測結果表明,該項目地下水所測指標耗氧量、總硬度(U1)、溶解性總固體、氰化物、硫酸鹽、硝酸鹽、亞硝酸鹽氮、氨氮、揮發酚、鎘、銅、鐵、錳、鋅、鋁、汞、砷、鉛、六價鉻濃度值和pH值均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表1中Ⅲ類標準限值,所測指標鎳、鈹、鋇濃度值均符合該標準表2中Ⅲ類標準限值,所測指標總硬度(U2、U3)濃度值超過該標準表1中Ⅲ類標準限值。
超標分析:控制點位U2、U3總硬度指標均超標,總硬度非本項目特征污染物,判斷總硬度指標超標受區域地下水質的影響。除總硬度外其余各檢測指標濃度值均未超出相應標準限值。因此,地塊內不存在地下水污染現象。
6. 主要措施與建議
(1)企業應當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對重點區域、重點設施開展隱患排查。發現污染隱患的,應當制定整改方案,及時采取技術、管理措施消除隱患。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應當如實記錄并建立檔案。針對土壤污染隱患排查結果,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整改方案??傮w上,企業應在日常監管、定期巡視檢查、重點設施設備自動檢測及滲漏檢測等方面進行改善。
(2)后期在隱患排查、環境監測等活動中發現土壤存在污染跡象的,應當排查污染源,查明污染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新增污染,并參照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有關規定及時開展土壤調查與風險評估,根據調查與風險評估結果采取風險管控或者治理與修復等措施。
(3)企業應完善土壤污染事故應急預案,明確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加強?;穬Υ嫘孤妒鹿史婪逗臀锪线\輸泄漏事故防范措施。
7. 結論
根據公司的生產工藝流程、原料和三廢產生及處置情況,判斷土壤污染重點區域和設施有配酸站罐區、酸回收池、污水處理站、危廢暫存間和生產車間,可能的土壤污染因子包括:酸堿、鉛、鋇、銻、錫等。
本次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自行監測設12個土壤采樣點位(含1個對照點位),采集20cm表層土壤樣品;設3個地下水采樣點位(含1個對照點位)。分析指標包括酸堿和重金屬。土壤檢測結果表明:該項目土壤所測污染物指標汞、砷、鉛、鎘、銅、鎳、六價鉻含量均符合《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類用地篩選值,所測污染物指標銻含量符合該標準表2中第二類用地篩選值;所測污染物指標總鉻、鋅、鋇、錫含量均符合《場地土壤環境風險評估篩選值》(DB50/T723-2016)表1商服/工業用地。
地下水檢測結果表明:該項目地下水所測指標耗氧量、總硬度(U1)、溶解性總固體、氰化物、硫酸鹽、硝酸鹽、亞硝酸鹽氮、氨氮、揮發酚、鎘、銅、鐵、錳、鋅、鋁、汞、砷、鉛、六價鉻濃度值和pH值均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表1中Ⅲ類標準限值,所測指標鎳、鈹、鋇濃度值均符合該標準表2中Ⅲ類標準限值,所測指標總硬度(U2、U3)濃度值超過該標準表1中Ⅲ類標準限值。超標分析:控制點位U2、U3總硬度指標均超標,總硬度非本項目特征污染物,判斷總硬度指標超標受區域地下水質的影響。除總硬度外其余各檢測指標濃度值均未超出相應標準限值。因此,地塊內不存在地下水污染現象。
針對以上檢測結果,建議采取以下措施:(1)加強地面防滲、?;穬Υ嫘孤妒鹿史婪逗臀锪线\輸泄漏事故防范措施。(2)加強日常監管和檢查。
綜上所述,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廠區內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較好,未發生污染現象。
8. 附圖附件
附圖
附圖1 公司地理位置圖
附圖2 外環境關系圖
附圖3 總平面布置圖
附圖4 水文地質圖
附圖5 檢測點位圖
附圖6 現場采樣照片
附件
附件1 《四川省環境保護廳辦公室關于做好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土壤環境自行監測工作的通知》(川環辦函〔2018〕446號)
附件2 現場采樣記錄
附件3 洗井記錄
附件4 樣品流轉單
附件5 土壤和地下水檢測報告
圖1 公司地理位置圖
附圖2 外環境關系圖
附圖3 總平面布置圖
附圖4 水文地質圖
附圖5 檢測點位圖
 |
 |
S1 |
S2 |
 |
 |
S3 |
S4 |
 |
 |
S5 |
S6 |
 |
 |
S7 |
S8 |
 |
 |
S9 |
S10 |
 |
 |
S11 |
S12 |
土壤現場采樣照片 |
 |
 |
U1 |
U2 |
 |
U3 |
地下水洗井和現場采樣照片 |
附圖6 現場采樣照片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
2021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自行監測報告
委托單位: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編制單位:成都華展環境檢測服務有限公司
二〇二一年九月
前言
2016年5月,國務院于發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要求“需嚴控工礦污染,加強日常環境監管,各地要根據工礦企業分布和污染排放情況,確定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2016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四川省工作方案》,要求“各市(州)根據重點企業分布、規模和污染排放情況,確定本行政區域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實行動態管理,并向社會公布。列入名單的企業每年要自行對其用地土壤進行環境監測,結果向社會公開”。根據相關文件要求,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土壤污染重點監管企業。
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崇陽街道宏業大道南段977號(東經E103°41'24.72",北緯N30°35'45.24"),廠區占地面積108畝。公司為蓄電池生產企業,主要產品為汽車起動用免維護鉛酸蓄電池,年設計產能200萬千伏安時。公司位于崇州經濟開發區內,在園區基本建成前,區域多為農田和空地。2012年通過崇州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公司進駐后從事蓄電池生產,運營至今無其他企業入駐。公司周邊主要為工業企業,北側為成都環亞粘合劑有限公司、四川梓淇家居有限公司和金陽光塑膠;西側為環馳建材公司;東側為四川夢卡丹紡織有限公司和四川榮聯電子科技公司;南側為空地。
根據《四川省環境保護廳辦公室關于做好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土壤環境自行監測工作的通知》(川環辦函〔2018〕446號)文件要求,公司啟動了土壤環境自行監測工作。2021年5月,公司編制了《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自行監測方案》并報成都市崇州生態環境局備案,并于2021年7月按照監測方案開展了2021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監測工作,根據檢測分析結果編制完成了《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自行監測報告》。
本報告包括公司概況、土壤和水文地質資料、污染識別及檢測項目選取原因、自行監測方案、監測結果及分析、主要措施與建議、結論及附圖附件等七個主要內容。
1 公司概況
1.1. 公司簡介
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崇陽街道宏業大道南段977號(東經103°41'24.72″,北緯30°35'45.24")廠區占地面積108畝。公司為蓄電池生產企業,主要產品為汽車起動用免維護鉛酸蓄電池,年設計產能200萬千伏安時。公司地理位置見圖11。
圖 11 公司地理位置圖
1.2. 外環境關系
公司周邊以家具廠為主,北側為成都環亞粘合劑有限公司、四川梓淇家居有限公司和金陽光塑膠;西側為環馳建材公司;東側為四川夢卡丹紡織有限公司和四川榮聯電子科技公司;南側為空地。公司外環境見圖1-2。
圖 12 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地塊及周邊現狀示意圖
1.3. 總平面布置
廠區分區明確、布置緊湊。公司辦公設施(辦公用房)布置在廠區的東北角,位于廠區側上風向,鄰廠區東北廠界;蓄電池生產車間布置在廠區中部;與生產線配套的鍋爐房、純水制備、廢酸回收及配制、空壓機、配電房等公輔設施均緊鄰蓄電池生產車間布置;原輔料庫房或布置在車間內,或緊鄰生產車間布置;廢氣處理設施均位于廠區中部的蓄電池生產車間旁,生產廢水處理站位于廠區下風向的南側,且位于總排口一側,便于廢水收集排放。廠區平面布置見圖 13。
圖 13廠區平面布置圖
1.4. 原輔材料使用情況
企業現主要產品為各型汽車起動用鉛酸蓄電池,目前擁有蓄電池生產線2條,設計生產能力200萬KVAh/年。企業各產品原輔料詳見下表:
表 11 主要原輔材料一覽表
序號 |
名稱 |
單位 |
年需用量 |
用途 |
備注 |
1 |
鉛銻合金 |
噸 |
0.3159萬 |
用于裝配和鉛零件 |
外購 |
2 |
電解鉛(99.994%) |
噸 |
2.1093萬 |
用于制鉛粉和合金 |
外購 |
3 |
工業硫酸(94%) |
噸 |
1.2272萬 |
用于配制電解液 |
外購 |
4 |
合金材料 |
錫 |
噸 |
45 |
用于配制合金 |
外購 |
5 |
鈣鋁合金 |
噸 |
7 |
6 |
添加劑(丙綸纖維、硫酸鋇、復合材料) |
噸 |
450 |
作合膏輔料 |
外購 |
7 |
塑料隔板 |
套 |
185萬 |
PE(聚乙烯塑料) |
外購 |
8 |
塑料槽、蓋、卡邊網 |
套 |
185萬 |
PP(聚丙烯塑料) |
外購 |
9 |
包裝材料 |
套 |
185萬 |
紙箱等 |
外購 |
10 |
乙炔 |
瓶 |
10 |
用于熔焊極柱,日常儲存1瓶,3kg/瓶 |
外購 |
11 |
氧氣 |
瓶 |
1750 |
用于熔焊極柱,日常儲存12 瓶,3kg/瓶 |
外購 |
12 |
液堿(35%) |
噸 |
60 |
污水處理 |
外購 |
13 |
絮凝劑 |
噸 |
1.5 |
污水處理 |
外購 |
1.5. 生產工藝
企業為汽車起動用免維護密封鉛酸蓄電池生產,其生產過程主要由極板生產和電池組裝兩大部分組成。極板生產包括:板柵制造(合金配制、制帶拉網),鉛粉制造(切粒、球磨)、生極板制造(和膏、涂片、固化)等工序過程;電池組裝包括:電池裝配(包片、包隔板配組、焊接、裝槽封蓋),內化成(注酸、充放電),后處理(倒酸、注酸、封小蓋、外殼清洗、檢測、打碼、包裝)等工序過程。
(一)極板生產
1、板柵制造(合金配制、制帶拉網)
外購的電解鉛錠,加入合金鍋(天然氣燃燒間接加熱),同時加入合金元素材料(根據正負極板不同合金配比的要求,分別加入不同量的合金材料,正、負極板加入不同含量的鈣鋁合金及少量錫,均不含鎘),經熔融(控制溫度約500℃以下)配制成制正負極板用的合金鉛錠。然后經制帶線熔鉛鍋熔化(天然氣燃燒間接加熱,控制溫度約500℃以下)后,通過制帶線制成一定規格的正負極鉛帶,少量邊角料返回重新熔化制帶。熔鉛加熱溫度500℃以下,鉛的熔點為327.5℃,沸點為1740℃,熔鉛制帶工序鉛煙的產生量不大,熔鉛設備均為密閉負壓操作,熔鉛制帶過程中產生的少量鉛煙均配備有收集凈化處理設施。鉛帶經拉網線,采用冷沖的方式,邊沖邊拉,制成網帶,產生的少量邊角料返回到合金配制再次使用。
板柵在蓄電池內有雙重用途,一是支持活性物質(正極活性物質是二氧化鉛、負極活性物質是鉛),充當活性物質的載體;二是起導電作用,傳導匯集電流,使電流均勻分布在活性物質上。
2、鉛粉制造(切粒、球磨)
外購電解鉛錠(純度99.994%)在切粒機中切成鉛粒,鉛粒經密閉管道輸送系統進入球磨機內磨成鉛粉(同時通過摩擦升溫,大部分鉛氧化成氧化鉛,球磨機溫度通過控制加料量、進風量來調節,筒體溫度通過夾套風控制),再由密閉風送分離(旋風分離器)系統進入鉛粉倉,供和膏工序使用。鉛粉制造生產及物料輸送過程為密閉化、自動化、連續生產,并配備有熔鉛鉛煙、球磨及鉛粉輸送分離儲存系統鉛塵的密閉負壓收集凈化處理設施。
鉛粉主要用于制造鉛膏,然后涂抹于極板網帶表面,作為電極板的表面活性物質(正極活性物質是二氧化鉛、負極活性物質是鉛)。
3、生極板制造(和膏、涂片、固化)
生產出的鉛粉經自動計量后加入自動和膏機內,按配方加入46%硫酸、純水以及復合輔料、纖維等少量添加劑(添加劑主要增加極板的強度和孔率),經混合攪拌而成膏狀物質即鉛膏(正極合膏中加入硫酸、纖維,負極合膏中加入硫酸、復合輔料、纖維),鉛膏暫存于鉛膏斗內,供涂片用。將待涂膏的網帶、鉛膏輸送到涂膏機,將鉛膏涂在網帶上(同時貼紙并分切),涂片后的濕生極板進入表面干燥裝置(天然氣燃燒加熱空氣)干燥,然后進入固化室進行固化(用鍋爐房來的蒸汽直接加熱,溫度約70°℃,濕度約100%,固化后的生極板濕度逐漸下降進行熱風干燥,溫度約70℃,干燥時間1~2天)。通過固化可以使游離鉛進一步氧化和鉛膏發生重結晶,讓鉛膏牢固地粘在板柵上,固化干燥后的生極板經后續內化成后即成為熟極板。
項目和膏機采用微電腦控制,自動流水化生產。鉛粉、水、酸的計量自動控制顯示,且配有風冷冷卻系統,可有效的控制鉛膏和制過程中的溫度。和膏整個過程在全封閉自動和膏機內進行,產生的少量鉛塵通過濕式除塵器處理。
涂片均在自動涂片流水線上進行。固化室為溫、濕度自動控制。
干燥產生的燃氣煙氣經排氣筒屋頂排放,涂片工序產生的少量散落鉛膏收集后返回本工序生產線。
(二)電池組裝
電池組裝包括:電池裝配(包片、焊接、裝槽封蓋),內化成(注酸、充電),后處理(倒酸、注酸、封小蓋、外殼清洗、檢測、打碼、包裝)等工序過程。
1、電池裝配(包片、焊接、裝槽封蓋)
用塑料隔板包封正負極板,防止正負極板短路,再將負極板和正極板按正確的順序和數量進行配組。然后將電池極板裝在鑄焊機上,用鑄焊機自動焊接方式,將正負極板焊接到─起構成極群,并自動形成匯流排和極柱。
焊接后的電池極群經檢測后裝入電池槽內,用卡邊網充填電池與槽體間隙,形成緊裝配。經短路檢查后由自動穿壁焊機穿壁焊,把6個單體(2V)串連成12V的電池。經焊點檢查后進行大蓋(電池槽蓋)熱封、再用氧氣-乙炔或天然氣把極柱熔焊后形成電池(其中有的電池采用扁極柱時,需先用合金鉛錠經鉛零件熔爐熔鑄成直角極柱零件,然后與電池上的極柱熔焊成扁極柱,極柱熔焊和鉛零件熔鑄均配有鉛煙收集凈化裝置)。熱封是將電池槽口和槽蓋(PP塑料)的底部用電熱板加熱至適當的溫度呈軟化狀態,然后將完整的槽蓋加壓熱合在一起,使其密封成一個整體。
包片采用下抽風設計,且處于微負壓狀態,過程產生的少量含鉛粉渣,通過鉛塵收集凈化裝置處理。
鑄焊機裝架采用下抽風設計,并且處于微負壓狀態,產生的少量含鉛粉塵,通過鉛塵收集凈化裝置處理。
焊接主要產生焊接鉛煙,配置有密封罩,使整個焊接崗位處于負壓狀態,產生的少量鉛煙通過收集凈化裝置處理。
包片等工序產生的少量含鉛廢料,以及含鉛廢氣凈化處理裝置回收含鉛粉塵、泥渣等,可返回生產中再利用或外售有處理資質的單位回收再利用。
2、內化成(注酸、充電)
本企業采用先進的內化成工藝(即在裝好的蓄電池內用由硫酸和純水配制成的電解液,經灌酸機注入蓄電池內進行化成)取代傳統的外化成(即極板先在化成槽內化成后再水洗、干燥后裝配封裝)工藝。電池化成即用灌酸機將10%稀硫酸通過電池上的加酸孔加入到電池中,然后在水槽中用充電機對電池充電處理,使生極板變成熟極極。水槽中的水在充電過程中起冷卻降溫作用,本企業水槽配置有密封罩,使整個化成工序處于負壓狀態,化成時產生的酸霧通過全密閉酸霧收集凈化裝置處理。
充電反應:2PbSO
4+2H
20=Pb(負極)+Pb0
2(正極)+2H
2S0
4
后處理(倒酸、注酸、封小蓋、外殼清洗干燥、檢測、打碼、包裝)
電池充電完成后,先倒出電池內的稀酸(返回酸回收房處理后再利用),再向蓄電池內加注38%的硫酸,然后調整好電池內酸的液面,將酸加注口加小蓋熱封,而形成免維護電池(即電池在整個使用壽命期內不需維護)。電池再經氣密性檢測合格后,用水清洗電池外殼(洗去可能粘附的少量酸液)并經壓縮空氣吹干,然后對電池再進行瞬間大電流放電檢測及其它電氣性能檢測合格后,最后對電池進行編號打碼,用紙箱包裝后入庫。
本企業設有化驗室,主要是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進行檢驗分析。如對鉛合金等的含量分析,鉛粉氧化度、視比重的測定和分析,硫酸的檢測,電池的電氣性能測試等,以確保生產產品的質量。
為了盡量減少無組織排放,含鉛廢物暫存庫房將單獨設置并密閉儲存。
圖1-4 生產工藝及產污環節
1.6. 污染治理措施
1.6.1. 廢氣產生及排放情況
公司的廢氣主要為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鉛煙、鉛塵、硫酸霧、天然氣燃燒煙氣等。
合金配制鍋鉛煙通過1套布袋過濾+水噴淋凈化裝置處理后外排;制帶、鑄焊鉛煙、鉛零件熔鑄通過5套HKE型高效鉛煙凈化器(內含旋風+水噴淋+2段吸附(多面空心球+活性炭)等多段處理)處理后外排;球磨鉛塵通過6套脈沖布袋+濾筒過濾凈化裝置處理后外排;和膏鉛塵通過8套三級水噴淋凈化裝置處理后外排;包隔板、鑄焊鉛塵通過4套旋風+脈沖布袋+水噴淋凈化裝置處理后外排;化成酸霧通過8套全密閉酸霧收集凈化裝置(填料吸附+堿液噴淋)處理;鍋爐煙氣經2個10m高排氣筒排放,熔鉛爐煙氣經鉛煙排氣筒排放。
1.6.2. 廢水產生及排放情況
公司的廢水主要為生產廢水、生活廢水和初期雨水。公司排水系統采用雨污分流制。生產廢水與生活廢水分別收集處理達標后經廠區廢水總排口外排入工業區污水管網,初期雨水經廠區雨水收集管溝收集后引入生產廢水處理站處理后外排,后期雨水經廠區雨水總排口排入工業區雨水管網。
廠區內建有一個生產廢水處理站,專用于處理生產廢水(生活廢水單獨另行收集處理),設計處理能力為100m
3/h。生產廢水中主要污染物質為鉛及其化合物(鉛、氧化鉛、硫酸鉛)、硫酸(或SO
42-)等,根據公司廢水水質特征及公司廢水排放去向,公司生產廢水處理站采用物理化學處理方法(即“預沉淀+中和+混凝反應+斜板沉淀+膜過濾”處理工藝),利用高效沉淀分離技術及自控技術,再加深度處理,使廢水得到有效處理。即廢水先經預沉淀處理后,在pH=8.5~9.0的條件下,使廢水中重金屬(鉛)離子生成難溶的氫氧化物沉淀,硫酸(或SO
42-)生成硫酸鈣沉淀,在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的作用下經過絮凝、沉淀、分離處理后,再進一步進行膜過濾深度處理,處理后清水一部分達標排放,另一部分作為中水回用于生產回用水點。
1.6.3. 固廢
公司的固廢主要為廢包裝材料、生活垃圾、純水制備泥渣、含鉛廢邊角料、鉛粉渣、回收鉛粉渣、泥渣、廢活性炭、生產廢水處理裝置泥渣、酸回收過濾廢渣、廢口罩、手套、帽子、工作服、抹布等。其中生活垃圾與純水制備泥渣作為一般固廢交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理;廢包裝材料外售廢品收購站;含鉛廢邊角料、鉛粉渣、回收鉛粉渣、泥渣、廢活性炭、生產廢水處理裝置泥渣、酸回收過濾廢渣、廢口罩、手套、帽子、工作服、抹布等作為危險廢物交由安徽天暢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回收處置。
2. 土壤和水文地質資料
2.1. 氣候氣象
崇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溫度垂直分帶明顯,區內氣候四季分明,平均氣溫10ºC。一月均溫5ºC;七月均溫25ºC;夏天氣溫最高可達35ºC左右;冬天一般在0ºC以下;區內年降雨量1300mm左右,多集中在6~9月。
2.2. 地質地貌
崇州市地處龍門山中南段的邛崍山東坡與川西平原交接地帶,地形為半山半壩。邛崍山脈自西北向西南延伸將全市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部分。西北部為山地,海拔1000m以上的高中山區占全市總面積的38.4%,中西部地區為丘陵,低山丘陵占全市總面積的8.7%,東南部為平原區,占全市總面積的52.9%。全市地面平均標高540m,從東南至西北海拔逐漸升高,西北部多海拔2000m以上的山峰,市域最高峰火燒營海拔3868m;丘陵平壩地區平均海拔560m,最低點三江蒙渡海拔為485m,最大相對高度差達2368m。
崇州市東南為在新生代坳陷——成都坳陷發育起來的平原——成都平原的一部分,是由冰水堆積扇平原、河流沖擊漫灘、一級階地和沖洪積扇及冰水——冰磧臺地組成,屬于新華夏系構造。平原形成始于白堊系末期,第四紀時經歷多次冰期活動和近代河流的侵蝕堆積作用,組成復雜,其主體為冰磧——冰水堆積物。西北部山地屬于龍門山褶斷帶,境內地質構造復雜,地質構造運動頻繁,褶皺強烈,巖層陡峭,斷裂構造非常發育,主要大斷裂有神仙橋斷裂,二王廟斷裂、懶板凳——白石飛來峰斷裂、映秀斷裂等,每一斷裂又有若千斷裂(正斷裂、橫斷裂、逆掩斷裂等)構成,示出盆邊山地構造的特征。區域地震烈度為VII度。
2.3. 水文特征
(1)地表水
崇州市境內主要河流有3條:西河、黑石河和金馬河。
西河發源于茍家鄉內火燒營北麓,向東流自鷂子巖出山口入平原,至元通與味江、干五里河、泊江匯合。元通以上又稱文井江。自元通以下轉向東南流,有沙溝河、向陽河、白馬河流入。再向南流經三江鎮的蒙渡入新津縣境。全長109公里,市境內長96.8公里,流經14個鄉鎮,為崇州市最長河流。
黑石河又稱“黑石大江”,于都江堰市柳街鄉流入市境,向南流經9個鄉鎮,于三江大橋處與羊馬河匯合流入新津縣,總長65公里,市境內長32.15公里。
金馬河系岷江之正流,自都江堰市沿江鄉流入市境,沿市東界,斷續為崇州與溫江、雙流的界河。市內河岸(右岸)全長10公里。
上述3條主要河流同市境內180多條大小支流相聯結,在崇州市構成水道網,至新津縣境內匯入岷江。
(2)地下水
根據相關資料分析,場地內地下水類型主要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潛水,主要賦存于卵石土中,地下水穩定水位埋深一般在5.20-6.0m(水位高程524.98-528.29m)。場地內地下水主要由大氣降水及地表水補給,向溝渠及河床排泄。地下水位年最大變化幅度達1.0-3.0m。場地內卵石層是主要含水層,富水性和透水性均較好,屬強透水層。區內地下水屬低礦化度、弱堿性重碳酸鈣型水。根據場地水文地質圖可判斷,場地內地下水流向為西北流向東南。
圖3-1 區域地下水流
3. 污染識別及檢測項目選取原因
3.1. 主要污染源
本項目主要原輔材料有硫酸、電解鉛、鉛銻合金、硫酸鋇、丙綸纖維、聚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乙炔、液堿、絮凝劑等。根據前面的分析可知,本場地重點關注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酸堿、鉛、鋇、銻、錫等,重點區域或設施圖見圖4-1。
表 41 重點區域潛在污染物匯總表
序號 |
重點區域或設施 |
可能污染因子 |
1 |
配酸站罐區 |
酸堿 |
2 |
酸回收池 |
酸堿、鉛、鋇、銻、錫 |
3 |
污水處理站 |
酸堿、鉛、鋇、銻、錫 |
4 |
危廢暫存間 |
酸堿、鉛 |
5 |
生產車間 |
酸堿、鉛、鋇、銻、錫 |
3.1.1. 配酸站罐區
2座配酸站共計10個罐體,在長期的配酸和管道輸送過程中發生跑冒滴漏可能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堿。
3.1.2. 酸回收池
2座酸回收房共計2個地下酸回收池體,在長期的酸回收過程中,若地下池體破損泄漏可能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堿、鉛、鋇、銻、錫。
3.1.3. 污水處理站
污水處理站處理的生產廢水含酸和重金屬,在長期的污水處理過程中,若地下池體破損泄漏可能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堿、鉛、鋇、銻、錫。
3.1.4. 危廢暫存間
危廢間內儲存的危廢主要是污水處理站的含鉛污泥,在長期的儲存過程中,若防滲層破損發生跑冒滴漏可能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堿、鉛。
 |
 |
危廢暫存間 |
3.1.5. 生產車間
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原輔材料的跑冒滴漏可能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可能污染因子:酸堿、鉛、鋇、銻、錫。
 |
 |
生產車間 |
3.2. 污染遷移途徑
根據水文地質資料和現場工作分析,本場地土壤若存在土壤污染物,其污染途徑包括為:
(1)污染物垂直向下遷移:落地的污染物在外部降雨或自身重力垂直向下注移,在遷移過程中吸附在士壤介質表面或溶解于降水進而影響土壤。
(2)污染物水平遷移:落地污染物隨雨水、風力等的水平遷移擴散。隨雨水等地表經流擴散主要和場地地形有關,從場地勢高部分向地勢低處擴散。
(3)污染物地下遷移:污染物滲透進入地下,隨地下水徑流向下游江移,影響土壤。
3.3. 污染識別小結
通過現場路勘、人員訪談和相關資料分析,得出該場地污染識別結論如下:
(1)通過對該場地所屬企業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產工藝、生產歷史、污染物的排放和處理方式等相關資料分析及現場踏勘和人員訪談,初步確認該場地部分區域土壤存在疑似輕度污染可能性,主要污染途徑為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原、輔材料的遺撒及三廢排放所致。
(2)該場地可能存在的污染區域主要包括配酸站罐區、酸回收池、污水處理站、危廢暫存間和生產車間。潛在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酸堿、鉛、鋇、銻、錫等。
(3)本次調查經過污染識別階段工作,確認場地土壤可能存在一定程度污染。根據相關文件與導則規定,需進行第二階段場地環境調查與采樣工作,進一步確定場地污染物種類及污染程度。
4. 自行監測方案
4.1. 監測點位
4.1.1. 監測點位
根據《北京市重點行業土壤環境自行監測技術指南(暫行)》和《在產企業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監測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等相關技術規定,每個重點區域或周邊設施應該至少布設1~3個土壤采樣點。采樣點具體數量可根據待監測區域大小等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采樣點應在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且不造成安全隱患與二次污染的情況下盡可能接近污染源。土壤監測應以監測區域內表層土壤(0.2m處)為重點采樣層,開展采樣工作。
本次土壤監測采用判斷布點法在重點污染隱患的區域布點,根據土壤污染識別結果,判斷公司運營過程中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區域重點為配酸站罐區、酸回收池、污水處理站、危廢暫存間和生產車間等5處,重點在以上區域進行布點。
本次監測設置土壤監測點位11個(不含對照點),2個地下水監測井。每個采樣點采集1個以上土壤表層(0.2m處)樣品,具體如圖4-1所示。
圖4-1 采樣點位圖
4.1.2. 背景監測點位
根據《北京市重點行業土壤環境自行監測技術指南(暫行)》等相關技術規定,在重點區域及設施識別工作完成后,應在企業外部區域或企業內遠離各重點區域及設施處布設至少1個土壤/地下水背景監測點/監測井。背景監測點/監測井應設置在所有重點區域及設施的上游,以提供不受企業生產過程影響且可以代表土壤/地下水質量的樣品。
本項目在企業西北側廠區入口設置一個土壤對照監測點,具體位置如圖4-1所示。
4.1.3. 監測頻次
根據《北京市重點行業土壤環境自行監測技術指南(暫行)》等相關技術規定,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土壤一般監測和地下水監測。
4.1.4. 監測項目
根據《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36600-2018)和《北京市重點企業土壤環境自行監測技術指南(暫行)》等相關技術規范,結合地塊內企業的生產活動、排污情況等資料,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土壤監測點(包括平行樣)的監測項目為:pH、砷、鎘、六價鉻、總鉻、銅、鋅、鉛、汞、鎳、鋇、錫、鋁、銻;地下水監測點的監測項目為pH、耗氧量、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氰化物、硫酸鹽、硝酸鹽、亞硝酸鹽氮、氨氮、揮發酚、鎘、銅、鐵、錳、鎳、鋅、鋁、鋇、鈹、汞、砷、鉛、六價鉻。
4.1.5. 監測點位及樣品量統計
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地塊的各監測點位采樣數量情況詳見表 41。
表 41 監測點位情況一覽表
序號 |
采樣/檢測位置 |
點位數量 |
檢測項目 |
檢測周期(天) |
檢測
頻次
(次/天) |
執行標準 |
土壤 |
S1 |
參照點:西北側廠區入口 |
1(土壤表層20cm) |
pH、砷、鎘、六價鉻、總鉻、銅、鋅、鉛、汞、鎳、鋇、錫、鋁、銻 |
1 |
1 |
《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第二類用地篩選值 |
S2 |
6號廠房鑄板工序旁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3 |
4號廠房后處理車間與5號廠房后處理車間之間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4 |
5號廠房化成車間南側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5 |
4號廠房化成車間與5號廠房化成車間之間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6 |
2號廠房東南側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7 |
污水處理站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8 |
危廢暫存間旁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9 |
3號廠房鉛粉車間旁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10 |
3號廠房鑄板工序旁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11 |
6號廠房鉛粉車間旁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S12 |
6號廠房東南側 |
1(土壤表層20cm) |
1 |
1 |
地下水 |
U1 |
上游(西北側,廠區入口處) |
1 |
pH、耗氧量、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氰化物、硫酸鹽、硝酸鹽、亞硝酸鹽氮、氨氮、揮發酚、鎘、銅、鐵、錳、鎳、鋅、鋁、鋇、鈹、汞、砷、鉛、六價鉻 |
1 |
1 |
《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表1/表2中III類標準 |
U2 |
中部(廠內,污水處理站旁) |
1 |
1 |
1 |
U3 |
下游(廠內,8號廠房旁) |
1 |
1 |
1 |
4.2 評價標準及評價方法
本項目土壤污染物評估首先執行《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中的第二類用地篩選值進行評估,對上述標準中尚未包含在內的目標污染物,總鉻、鋅、鋇和錫指標則參考《場地土壤環境風險評價篩選值》(DB11/T811-2016表1商服/工業用地。地下水污染物評估執行《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中Ⅲ類標準。具體標準值見表42。
表 42檢測結果評價標準一覽表
類別 |
檢測結果評價標準 |
地下水 |
參考《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表1中Ⅲ類標準限值 |
項目 |
標準限值(mg/L) |
pH(無量綱) |
6.5~8.5 |
耗氧量 |
3.0 |
總硬度(以CaCO3計) |
450 |
溶解性總固體 |
1000 |
氰化物 |
0.05 |
硫酸鹽 |
250 |
硝酸鹽(以N計) |
20.0 |
亞硝酸鹽(以N計) |
1.00 |
氨氮 |
0.50 |
揮發性酚類(以苯酚計) |
0.002 |
鎘 |
0.005 |
銅 |
1.00 |
鐵 |
0.3 |
錳 |
0.10 |
鋅 |
1.00 |
鋁 |
0.20 |
汞 |
0.001 |
砷 |
0.01 |
鉛 |
0.01 |
鉻(六價) |
0.05 |
參考《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表2中Ⅲ類標準限值 |
項目 |
標準限值(mg/L) |
鎳 |
0.02 |
鋇 |
0.70 |
鈹 |
0.002 |
土壤 |
參考《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類用地篩選值 |
項目 |
標準限值(mg/kg) |
pH(無量綱) |
/ |
汞 |
38 |
砷 |
60 |
鉛 |
800 |
參考《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類用地篩選值 |
項目 |
標準限值(mg/kg) |
鎘 |
65 |
銅 |
18000 |
鎳 |
900 |
鋁 |
/ |
鉻(六價) |
5.7 |
參考《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表2中第二類用地篩選值 |
項目 |
標準限值(mg/kg) |
銻 |
180 |
參考《場地土壤環境風險評估篩選值》(DB50/T723-2016)表1商服/工業用地 |
項目 |
標準限值(mg/kg) |
總鉻 |
2000 |
鋅 |
2000 |
鋇 |
2000 |
錫 |
2000 |
4.3樣品采集
4.3.1 土壤樣品采集
(1)土壤采樣時工作人員使用一次性手套,每個土樣采樣時均要更換新的手套。
表層土壤樣在清理,打掃完表面固體廢物或者植物殘存根莖后采集,有效深度為20厘米。
(2)檢測重金屬類等無機指標類的土樣,裝入8號自封袋。所有采集的土樣密封后放入現場的低溫保存箱中,并于24h內轉移至實驗室冷藏冰箱中保存。
(3)采樣的同時,由專人對每個采樣點拍照;采樣記錄人員填寫樣品標簽、采樣記錄;標簽一式兩份,一份放入袋中,一份貼在袋口,標簽上標注采樣時間、地點、樣品編號、監測項目、采樣深度和經緯度。采樣結束,需逐項檢查采樣記錄、樣袋標簽和土壤樣品,如有缺項和錯誤,及時補齊更正。土壤現場采樣照片見下圖。
 |
 |
S1 |
S2 |
 |
 |
S3 |
S4 |
 |
 |
S5 |
S6 |
 |
 |
S7 |
S8 |
 |
 |
S9 |
S10 |
 |
 |
S11 |
S12 |
圖4-2 土壤現場采樣工作照片
4.3.2 地下水樣品采集
地下水樣品采集分為監測井成井、監測井洗井和地下水采樣這三個步驟,詳細的監測井地下水采樣作業流程見圖4-3所示。
(1)監測井成井
監測井成井包括:鉆井、下管、填礫及止水、井臺構筑等步驟;監測井所采用的構筑材料不應改變地下水的化學成分。本次監測使用的地下水監測井已于2019年建成,本次不新建地下水井。
(2)監測井洗井
洗井分為建井后的洗井和采樣前的洗井,采樣人工提水洗井方式。
①監測井洗井時,人工提水速率要慢,并記錄提水開始、結束時間。洗井的提水速率以不致造成濁度增加、氣提作用等現場為原則,即表示提水速率應小于補注速率,洗井提水速率控制在0.1~0.5L/min。
②洗井過一段時間后量測pH、電導率及溫度,并進行記錄,同時觀察汲出水顏色、異味及雜質。水量復合三倍井柱水體積的要求,并與洗井期間現場至少量測5次以上,最后三次應復合各項參數穩定標準如下:pH≤±0.2、溫度≤±0.2℃。若已達穩定則判定洗井結束,若未達穩定則應繼續洗井,直到各項參數達到穩定為止。監測井洗井完成時,量測地下水位面至井口的高度,并記錄。
(3)地下水采樣
①采樣人員事先進行培訓,穿戴必要的安全裝備。采樣前以干凈的刷子和無磷清潔劑清洗所有的器具,用試劑水沖洗干凈,并事先整理好儀器設備等。
②監測井洗井后兩小時內進行地下水采集。采集前先用便攜式多參數水質監測儀現場檢測地下水的基本指標(包括水溫、pH 值、溶解氧、氧化還原電位等)。
③采樣時將采樣器伸入到篩管位置進行水樣采集,采樣器在井中的移動應力求緩緩上升或下降,以避免造成擾動,造成氣提或氣曝作用。
④開始采樣時,記錄開始采樣時間。并以清洗過的采樣器,取足量體積的水樣裝于樣品瓶內,并填好樣品標簽。
 |
圖4-3 地下水采樣流程 |
本次地下水洗井和及現場采樣照片見下圖。
 |
 |
U1 |
U2 |
 |
U3 |
圖4-4 地下水洗井和現場采樣照片 |
4.4 樣品分析
4.4.1 監測單位
本項目監測單位為成都華展環境檢測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優質的第三方社會化檢測機構。該公司已取得了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CMA:182312050395))。公司配備有包含ICP、GC/MS、離子色譜、氣相色譜等大型進口儀器在內的各類環境檢測設備200余臺。環境檢測工作經驗人均在10年以上,主要技術負責人員具有近三十年現場分析檢測經驗,業務涉及有機、無機、生物等多領域,能開展水和廢水、空氣和廢氣、噪聲振動、生物、土壤底質、固廢的檢測服務。
4.4.2 樣品檢測指標及分析測試方法
表4-3 土壤檢測方法、方法來源、使用儀器及檢出限表
項目 |
檢測方法及方法來源 |
使用儀器 |
檢出限(mg/kg) |
名稱 |
型號 |
編號 |
pH |
土壤 pH值的測定 電位法 HJ 962-2018 |
梅特勒多參數儀 |
S975 |
B510660377 |
/ |
汞 |
土壤和沉積物 汞、砷、硒、鉍、銻的測定 微波消解/原子熒光法 HJ 680-2013 |
原子熒光光度計 |
AFS-230E |
2152425 |
0.002 |
砷 |
0.01 |
銻 |
0.01 |
鉛 |
土壤質量 鉛、鎘的測定 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1997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
AA-6880F/AAC |
A30985631663CS |
0.1 |
鎘 |
0.01 |
銅 |
土壤和沉積物 銅、鋅、鉛、鎳、鉻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491-2019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
AA-6880F/AAC |
A30985631663CS |
1 |
鎳 |
3 |
總鉻 |
4 |
鋅 |
1 |
六價鉻 |
土壤和沉積物 六價鉻的測定 堿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1082-2019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
AA-6880F/AAC |
A30985631663CS |
0.5 |
鋁(以Al2O3計) |
土壤和沉積物 11種元素測定 堿熔-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
HJ 974-2018 |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 |
iCAP 7200 |
CHYC/01-2004 |
0.03% |
鋇 |
0.02 g/kg |
錫 |
沉積物、淤泥、土壤的微波消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 USEPA 3051A:2007,USEPA 6020B:2014 |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
微波消解爐 |
7900
Mars6 |
CA-006H
CA-057F |
0.1 |
表4-4 地下水檢測方法、方法來源、使用儀器及檢出限表
項目 |
檢測方法
方法來源 |
使用儀器 |
檢出限
(mg/L) |
名稱 |
型號 |
編號 |
pH |
水質 pH值的測定 電極法
HJ 1147-2020 |
便攜式pH計 |
pHB-4 |
600904N0019050213 |
/ |
總硬度
(以CaCO3計) |
水質 鈣和鎂總量的測定 EDTA滴定法 GB 7477-1987 |
50 mL滴定管 |
/ |
/ |
5.0 |
氰化物 |
水質 氰化物的測定 流動注射-分光光度法 HJ 823-2017 |
全自動流動注射分析儀 |
FIA6000+ |
FIA6000+-01-1411186
FIA6000+-02(12)-1411063 |
0.001 |
硫酸鹽 |
水質 無機陰離子(F-、Cl-、NO2-、Br-、NO3-、PO43-、SO32-、SO4·)的測定 離子色譜法 HJ 84-2016 |
離子色譜儀 |
ICS-600 |
19099044 |
0.018 |
硝酸鹽
(以N計) |
0.004 |
亞硝酸鹽氮 |
水質 亞硝酸鹽氮的測定 分光光度法 GB 7493-1987 |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
752N |
076114121115010011 |
0.003 |
氨氮 |
水質 氨氮的測定 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 HJ 535-2009 |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
752N |
076114121115010011 |
0.025 |
揮發酚 |
水質 揮發酚的測定 流動注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 825-2017 |
全自動流動注射分析儀 |
FIA6000· |
FIA6000+-01-1411186
FIA6000+-02(03)-1301078 |
0.002 |
汞 |
水質 汞、砷、硒、鉍和銻的測定 原子熒光法HJ 694-2014 |
原子熒光光度計 |
AFS-230E |
2152425 |
0.04 µg/L |
砷 |
0.3 µg/L |
六價鉻 |
水質 六價鉻的測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 7467-1987 |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
752N |
076114121115010011 |
0.004 |
耗氧量 |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有機物綜合指標 1.1 酸性高錳酸鉀滴定法
GB/T 5750.7-2006 |
25 mL滴定管 |
/ |
/ |
0.05 mg/L |
溶解性總固體 |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感官性狀和物理指標8.1 稱量法
GB/T 5750.4-2006 |
電子天平 |
ME204 |
B509659689 |
/ |
鎘 |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金屬指標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
GB/T 5750.6-2006 |
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 |
Optima8000 |
078S1501273C |
4 |
銅 |
9 |
鐵 |
4.5 |
錳 |
0.5 |
鎳 |
6 |
鋅 |
1 |
鋁 |
40 |
鈹 |
0.2 |
鋇 |
1 |
鉛 |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金屬指標 無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
AA-6880F/AAC |
A30985631663CS |
2.5 |
4.5 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
4.5.1 實驗室環境要求
(1)實驗室應保持整潔、安全的操作環境,通風良好、布局合理,相互有干擾的監測項目不在同一實驗室內操作,測試區域應與辦公場所分離;
(2)監測過程中有廢霧、廢氣產生的實驗室和試驗裝置,應配置合適的排風系統;
(3)產生刺激性、腐蝕性、有毒氣體的實驗操作應在通風柜內進行;
(4)分析天平應設置專室,安裝空調、窗簾,做到避光、防震、防塵、防潮、防腐蝕性氣體和避免空氣對流,環境條件滿足規定要求;
(5)化學試劑貯藏室必須防潮、防火、防爆、防毒、避光和通風,固體試劑和酸類、有機類等液體試劑應隔離存放;
(6)監測過程中產生的“三廢”應妥善處理,確保符合環保、健康、安全的要求。
4.5.2 實驗室內環境條件的控制
(1)監測項目或監測儀器設備對環境條件有具體要求和限制時,應配備對環境條件進行有效監控的設施;
(2)當環境條件可能影響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時,必須停止監測。一般分析實驗用水電導率應小于3.0 μs/cm。特殊用水則按有關規定制備,檢驗合格后使用。應定期清洗盛水容器,防止容器玷污而影響實驗用水的質量;
(3)根據監測項目的需要,選用合適材質的器皿,必要時按監測項目固定專用,避免交叉污染。使用后應及時清洗、晾干、防止灰塵玷污;
(4)應采用符合分析方法所規定等級的化學試劑。取用試劑時,應遵循“量用為出、只出不進”的原則,取用后及時蓋緊試劑瓶蓋,分類保存,嚴格防止試劑被玷污。固體試劑不宜與液體試劑或試液混合貯存。經常檢查試劑質量,一經發現變質、失效,應及時廢棄。
4.5.3 實驗室測試要求
(1)空白樣:所有的目標化學物在空白樣中不可檢出;
(2)檢測限:每一種化學物的方法檢測限滿足要求;
(3)替代物的回收率:每種替代物回收率滿足要求;
(4)加標樣回收率:每種化學物的加標樣回收率滿足要求;
(5)重復率:重復樣間允許的相對百分比誤差滿足要求;
(6)實驗室儀器滿足相應值要求;
(7)具備在規定時間內分析本項目大量樣品的能力。
5. 監測結果及分析
5.1. 土壤監測結果及分析
土壤監測結果見表5-1。
表5-1 土壤檢測結果表
采樣時間 |
序號 |
檢測項目 |
檢測結果(mg/kg) |
標準限值(mg/kg) |
S1 |
S2 |
S3 |
S4 |
S5 |
S6 |
2021.07.16 |
1 |
pH(無量綱) |
7.64 |
7.16 |
7.48 |
7.21 |
8.04 |
7.48 |
/ |
2 |
汞 |
0.192 |
0.067 |
0.119 |
0.121 |
0.091 |
0.153 |
38 |
3 |
砷 |
11.0 |
8.19 |
8.67 |
9.64 |
8.58 |
9.84 |
60 |
4 |
銻 |
1.09 |
1.02 |
1.29 |
1.09 |
0.95 |
0.94 |
180 |
5 |
鉛 |
47.8 |
153 |
194 |
72.1 |
37.5 |
45.0 |
800 |
6 |
鎘 |
0.234 |
0.183 |
0.340 |
0.358 |
0.297 |
0.326 |
65 |
7 |
銅 |
35 |
29 |
29 |
32 |
26 |
31 |
18000 |
8 |
鎳 |
33 |
33 |
31 |
34 |
29 |
34 |
900 |
9 |
總鉻 |
80 |
72 |
76 |
86 |
67 |
84 |
2000 |
10 |
鋅 |
104 |
102 |
106 |
104 |
85 |
94 |
2000 |
11 |
六價鉻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5.7 |
12 |
鋇* |
380 |
310 |
330 |
310 |
300 |
350 |
2000 |
13 |
鋁*(以Al2O3計)(%) |
9.80 |
9.36 |
8.48 |
8.50 |
9.31 |
10.4 |
/ |
14 |
錫* |
1.4 |
0.8 |
0.9 |
0.8 |
0.8 |
1.1 |
2000 |
備注:“未檢出”表示檢測結果小于檢出限。 |
采樣時間 |
序號 |
檢測項目 |
檢測結果(mg/kg) |
標準限值(mg/kg) |
|
S7 |
S8 |
S9 |
S10 |
S11 |
S12 |
|
2021.07.16/
2021.08.18 |
1 |
pH(無量綱) |
7.40 |
7.57 |
7.55 |
8.03 |
7.71 |
7.60 |
/ |
|
2 |
汞 |
0.265 |
0.114 |
0.168 |
0.084 |
0.159 |
0.086 |
38 |
|
3 |
砷 |
8.98 |
11.6 |
9.31 |
8.60 |
9.30 |
8.72 |
60 |
|
4 |
銻 |
1.16 |
8.19 |
1.00 |
0.98 |
0.97 |
1.02 |
180 |
|
5 |
鉛 |
150 |
51.8 |
54.8 |
102 |
70.5 |
90.9 |
800 |
|
6 |
鎘 |
0.209 |
0.251 |
0.330 |
0.154 |
0.242 |
0.180 |
65 |
|
7 |
銅 |
29 |
32 |
29 |
23 |
35 |
30 |
18000 |
|
8 |
鎳 |
27 |
36 |
34 |
31 |
31 |
34 |
900 |
|
9 |
總鉻 |
80 |
68 |
83 |
57 |
89 |
78 |
2000 |
|
10 |
鋅 |
90 |
88 |
91 |
74 |
113 |
90 |
2000 |
|
11 |
六價鉻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5.7 |
|
12 |
鋇 |
300 |
310 |
320 |
270 |
380 |
310 |
2000 |
|
13 |
鋁(以Al2O3計)(%) |
9.29 |
9.35 |
9.86 |
9.15 |
10.9 |
9.28 |
/ |
|
14 |
錫 |
0.8 |
1.2 |
0.7 |
0.7 |
0.7 |
0.8 |
2000 |
|
備注:“未檢出”表示檢測結果小于檢出限。 |
|
本次檢測結果表明,該項目土壤所測污染物指標汞、砷、鉛、鎘、銅、鎳、六價鉻含量均符合《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類用地篩選值,所測污染物指標銻含量符合該標準表2中第二類用地篩選值;所測污染物指標總鉻、鋅、鋇、錫含量均符合《場地土壤環境風險評估篩選值》(DB50/T723-2016)表1商服/工業用地。
結果顯示:各檢測指標濃度值均未超出相應標準的篩選值,同時,通過與對照土壤點位的檢測結果比較,地塊內土壤點位的檢測濃度值無明顯差異。因此,地塊內不存在土壤污染現象。
5.2. 地下水監測結果及分析
地下水監測結果見表5-2。
表5-2 地下水檢測結果表
采樣時間 |
序號 |
檢測項目 |
檢測結果(mg/L) |
標準限值
(mg/L) |
西北側廠區入口處(U1) |
廠內污水處理站旁(U2) |
廠內8號廠房旁(U3) |
2021.07.16/2021.08.18
2021.07.16 |
1 |
pH(無量綱) |
7.3 |
7.3 |
7.4 |
6.5~8.5 |
2 |
耗氧量 |
0.571 |
0.441 |
0.506 |
3.0 |
3 |
總硬度(以CaCO3計) |
445 |
616 |
628 |
450 |
4 |
溶解性總固體 |
448 |
618 |
649 |
1000 |
5 |
氰化物 |
0.001L |
0.001L |
0.001L |
0.05 |
6 |
硫酸鹽 |
88.3 |
172 |
147 |
250 |
7 |
硝酸鹽(以N計) |
5.69 |
4.83 |
4.65 |
20.0 |
8 |
亞硝酸鹽氮 |
0.003L |
0.003L |
0.032 |
1.00 |
9 |
氨氮 |
0.088 |
0.039 |
0.232 |
0.50 |
10 |
揮發酚 |
0.002L |
0.002L |
0.002L |
0.002 |
11 |
鎘 |
4×10-3L |
4×10-3L |
4×10-3L |
0.005 |
12 |
銅 |
9×10-3L |
9×10-3L |
9×10-3L |
1.00 |
13 |
鐵 |
4.5×10-3L |
0.0196 |
4.5×10-3L |
0.3 |
14 |
錳 |
0.0164 |
0.0122 |
3.0×10-3 |
0.10 |
15 |
鎳 |
6×10-3L |
6×10-3L |
6×10-3L |
0.02 |
16 |
鋅 |
4×10-3 |
1×10-3L |
9×10-3 |
1.00 |
17 |
鋁 |
0.060 |
0.049 |
0.046 |
0.20 |
18 |
鈹 |
2×10-4L |
2×10-4L |
2×10-4L |
0.002 |
19 |
鋇 |
0.047 |
0.070 |
0.046 |
0.70 |
20 |
汞 |
4×10-5 |
4×10-5L |
4×10-5L |
0.001 |
21 |
砷 |
3×10-4L |
3×10-4L |
3×10-4L |
0.01 |
22 |
鉛 |
2.5×10-3L |
2.5×10-3L |
2.5×10-3L |
0.01 |
23 |
六價鉻 |
0.004L |
0.004L |
0.004L |
0.05 |
備注:“L”表示檢測結果小于檢出限。 |
本次檢測結果表明,該項目地下水所測指標耗氧量、總硬度(U1)、溶解性總固體、氰化物、硫酸鹽、硝酸鹽、亞硝酸鹽氮、氨氮、揮發酚、鎘、銅、鐵、錳、鋅、鋁、汞、砷、鉛、六價鉻濃度值和pH值均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表1中Ⅲ類標準限值,所測指標鎳、鈹、鋇濃度值均符合該標準表2中Ⅲ類標準限值,所測指標總硬度(U2、U3)濃度值超過該標準表1中Ⅲ類標準限值。
超標分析:控制點位U2、U3總硬度指標均超標,總硬度非本項目特征污染物,判斷總硬度指標超標受區域地下水質的影響。除總硬度外其余各檢測指標濃度值均未超出相應標準限值。因此,地塊內不存在地下水污染現象。
6. 主要措施與建議
(1)企業應當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對重點區域、重點設施開展隱患排查。發現污染隱患的,應當制定整改方案,及時采取技術、管理措施消除隱患。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應當如實記錄并建立檔案。針對土壤污染隱患排查結果,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整改方案??傮w上,企業應在日常監管、定期巡視檢查、重點設施設備自動檢測及滲漏檢測等方面進行改善。
(2)后期在隱患排查、環境監測等活動中發現土壤存在污染跡象的,應當排查污染源,查明污染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新增污染,并參照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有關規定及時開展土壤調查與風險評估,根據調查與風險評估結果采取風險管控或者治理與修復等措施。
(3)企業應完善土壤污染事故應急預案,明確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加強?;穬Υ嫘孤妒鹿史婪逗臀锪线\輸泄漏事故防范措施。
7. 結論
根據公司的生產工藝流程、原料和三廢產生及處置情況,判斷土壤污染重點區域和設施有配酸站罐區、酸回收池、污水處理站、危廢暫存間和生產車間,可能的土壤污染因子包括:酸堿、鉛、鋇、銻、錫等。
本次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自行監測設12個土壤采樣點位(含1個對照點位),采集20cm表層土壤樣品;設3個地下水采樣點位(含1個對照點位)。分析指標包括酸堿和重金屬。土壤檢測結果表明:該項目土壤所測污染物指標汞、砷、鉛、鎘、銅、鎳、六價鉻含量均符合《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類用地篩選值,所測污染物指標銻含量符合該標準表2中第二類用地篩選值;所測污染物指標總鉻、鋅、鋇、錫含量均符合《場地土壤環境風險評估篩選值》(DB50/T723-2016)表1商服/工業用地。
地下水檢測結果表明:該項目地下水所測指標耗氧量、總硬度(U1)、溶解性總固體、氰化物、硫酸鹽、硝酸鹽、亞硝酸鹽氮、氨氮、揮發酚、鎘、銅、鐵、錳、鋅、鋁、汞、砷、鉛、六價鉻濃度值和pH值均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表1中Ⅲ類標準限值,所測指標鎳、鈹、鋇濃度值均符合該標準表2中Ⅲ類標準限值,所測指標總硬度(U2、U3)濃度值超過該標準表1中Ⅲ類標準限值。超標分析:控制點位U2、U3總硬度指標均超標,總硬度非本項目特征污染物,判斷總硬度指標超標受區域地下水質的影響。除總硬度外其余各檢測指標濃度值均未超出相應標準限值。因此,地塊內不存在地下水污染現象。
針對以上檢測結果,建議采取以下措施:(1)加強地面防滲、?;穬Υ嫘孤妒鹿史婪逗臀锪线\輸泄漏事故防范措施。(2)加強日常監管和檢查。
綜上所述,成都川西蓄電池(集團)有限公司廠區內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較好,未發生污染現象。
8. 附圖附件
附圖
附圖1 公司地理位置圖
附圖2 外環境關系圖
附圖3 總平面布置圖
附圖4 水文地質圖
附圖5 檢測點位圖
附圖6 現場采樣照片
附件
附件1 《四川省環境保護廳辦公室關于做好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土壤環境自行監測工作的通知》(川環辦函〔2018〕446號)
附件2 現場采樣記錄
附件3 洗井記錄
附件4 樣品流轉單
附件5 土壤和地下水檢測報告
圖1 公司地理位置圖
附圖2 外環境關系圖
附圖3 總平面布置圖
附圖4 水文地質圖
附圖5 檢測點位圖
 |
 |
S1 |
S2 |
 |
 |
S3 |
S4 |
 |
 |
S5 |
S6 |
 |
 |
S7 |
S8 |
 |
 |
S9 |
S10 |
 |
 |
S11 |
S12 |
土壤現場采樣照片 |
 |
 |
U1 |
U2 |
 |
U3 |
地下水洗井和現場采樣照片 |
附圖6 現場采樣照片